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长沙 武汉 成都 西宁 长春 沈阳 广州 深圳 福州 杭州 南昌 南京 西安 海口 合肥 哈尔滨 呼和浩特
石家庄 包头 大连 太原 昆明 青岛 拉萨 银川 郑州 贵阳 郴州 济南 兰州 香港 台湾 澳门 日喀则 南宁 怀化 喀什 唐山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示范项目 >



云南省宣威市发展县域经济新探索

    宣威市位于云南省东北部,距昆明231公里、曲靖市区95公里。北与贵州省盘县、威宁、水城毗邻,南与沾益、富源接壤,西与会泽相连,东西、南北最大跨距分别为102公里和91公里,国土面积6075平方公里。境内以山区半山区为主,最高海拔2868米,最低海拔920米,属温带高原季风气候。辖14个镇、8个乡、4个街道办事处,331个行政村、25个社区,总人口142万。境内居住着汉、彝、回、苗等26个民族,是云南省人口最多、密度最大的县级市。
    一、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宣威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突出结构调整、项目带动,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加速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三化”进程,实现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200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94.93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14.1亿元,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3166亿元,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由2002年的西部百强县第55位跃居第31位。
    (一)经济结构及主导产业特点。
    2007年,全市94.93亿元地区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5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5.4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8.91亿元, 2002至2007年的5年间年均分别增长5.3%、 16.6%和13.9%。三次产业比例由2002年的28.9:39.7:31.4调整到21.6:47.9:30.5,工业占主导地位的经济结构已经形成。
    宣威火腿、马铃薯、烤烟是宣威的特色优势产业,农民收入的80%源于这三大产业的发展和增收。2007年,烤烟收购产值达4.66亿元,由烤烟提供的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的18.66%。宣威火腿咸香可口,鲜嫩回甜,油而不腻,富含19种氨基酸(其中8种人体不能合成的必须氨基酸全部含有)、11种维生素、9种微量元素和43个芳香化合物,营养丰富,有较高的保健、健美、补益及药用价值,有近300年的成名史。宣威火腿罐头在1915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奖,在1923年广州全国名特产品赛会上获优美食品奖,孙中山先生出席展览会并赞扬宣威火腿罐头“色鲜肉嫩,肥瘦适宜,味香回甜,油而不腻”,欣然题词“饮和食德”相赠。从上世纪初叶,宣威火腿声名远播。2007年,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业总产值达26.2亿元。马铃薯是宣威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和产量占云南的1/8和曲靖市的1/3,在全省马铃薯产业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2007年种植97.88万亩,产量109.6万吨,营销40万吨,商品率43 %,综合产值6.03亿元。鲜薯已销售到国内20个省(市)和东南亚四个国家,精淀粉和特色薯片加工在西南乃至亚洲处于领先地位。
    能源、电力、化工、冶金、建材、食品加工是宣威工业的六大支柱产业,其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98.93%。为发挥工业的领跑作用,调优结构,按照循环链式发展的思路,把优势资源配置给优势企业集团,依托国电宣威发电厂、云峰化学工业公司、滇东磷化工公司、羊场煤矿、田坝煤矿等大中型企业,积极支持其改制改革和技术改造,并引进大企业集团参与改制改革,实现人才、资源、技术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宣威电厂通过五、六、七期技改装机容量达180万KW,引进江苏澄星集团投资组建宣威磷电有限公司,拟投资24亿元,建设煤电磷及磷化工、建材一体化生产装置,一期6万吨黄磷、30万KW煤矸石发电装置建成投用,云峰化学工业公司200万吨复肥基地建设、拟投资74亿元的电化一体化项目进展顺利,建成电厂配煤矿井53对,年设计生产能力573万吨。建成年生产淀粉3.5万吨的润凯淀粉厂、升达火腿公司、宣泰火腿公司等龙头企业。2007年煤炭产量1108万吨,产值20亿元,发电量98.24亿度,产值21.5亿元,化肥折纯36.05 万吨,产值19.5亿元,生产火腿3.5万吨,产值7.6亿元,淀粉生产1.88万吨,产值1.32亿元。水泥生产95.5万吨,产值2.1亿元。
    旅游业还未成为第三产业的支柱,支撑第三产业的是商饮服务业,其产值占第三产业产值的18.65%。宣威旅游资源丰富,发展的潜力巨大。
    (二)全市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依托国有大中型企业起步,优化资源配置调优结构,强化基地建设做大产业、延伸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济提高效益、减少环境污染,逐步做大做强支柱产业,使之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二、县域经济发展定位选择及分析
    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加速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为核心,围绕把宣威建成工业经济强市,农产品加工基地市和滇东北重要的生态工贸大城市的发展目标和定位,着力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上实施新突破,在扩大开放、打造发展软环境、夯实发展基础,发展社会事业、保持平安稳定上取得新进展,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上有新创造,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97%,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5.92%,固定资产年均增长31.49%,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经济实力保全省二十强,力争进入全省十强、在西部百强县位次前移。
    对县域经济发展提出上述目标,充分考虑了宣威的区位优势、资源和“十五”发展基础。
    第一,宣威地处滇黔结合部,是云南出省入滇的重要通道和连接省内外、辐射滇东北及黔西南的重要城市。326国道和贵昆电气化铁路横贯中部,有大小火车站15个,纵横交错的公路四通八达。云南滇东北地区人口数量多达1000多万,总人口和贫困人口数占了全省人口总数近1/4,这一区域内仅有曲靖市的麒麟区和昭通市的朝阳区具有一定的区域辐射和带动能力,但两地相距较远,缺乏中间连接点和过渡点,很难托起整片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宣威人口140余万,经济发展尚不充分,为宣威建设成为滇东北第三大经济辐射中心创造了优势条件。
    第二,宣威水能蕴藏量98万KW,煤炭已探明储量21.8亿吨,是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市)之一,“三线”建设时期,国家在宣威布局了一批化工、煤、电企业,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具有一定的规模和科技水平,成为云南重要的化工、能源、电力基地。近年宣威非公企业的发展也为工业的进一步加快发展积累了资金、人才和技术。实施工业领跑,培植壮大能源、电力、化工、冶金、建材、食品加工六大工业支柱产业,走工业强市道路,其比较优势明显,基础扎实。
    第三,宣威是云南重要的旱粮生产基地县(市),农业综合资源独树一帜,生猪、玉米、马铃薯生产在全省首屈一指,宣威火腿亨誉中外,是华夏三大名火腿之一,黄白萝卜、林果、魔芋、白合、药材等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宣威生猪养殖及火腿生产具有家家户户的传统,一家一户小规模,千家万户大产业。润凯马铃薯淀粉厂、文东马铃薯配送中心、升达火腿公司、宣泰火腿公司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南京雨润集团的引进,为宣威农业产业化发展创优了条件。
    三、推进经济结构演变和主导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坚持工业领跑,实施工业强市战略。
    充分发挥工业化的核心带动作用,加快资源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尤其是优势资源与优势企业的高效配置。在发展模式上,坚持资源合理开发与节约并重,发展循环经济。在发展思路上,坚持抓产业、建基地与活机制并重,为加快发展工业经济创造良好的软、硬环境。在方法上,一是充分发挥煤炭、水能、矿产和农业特色资源优势,以争取和实施好项目、大项目为切入点,做大做强煤炭、电力、化工、冶金、建材、特色农产品加工等工业支柱产业。2007年电力、煤炭、化工、冶金四大工业产值分别完成26.12、21.1、19.15、18.1亿元,其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90.7%。二是推动工业向基地集中,促进优势产业与优势企业的高效配置,充分发挥聚集效应。以宣威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宣威特色工业园区为龙头,规划建设羊场磷化工基地、凤凰山循环经济基地、虹桥食品工业基地。推进“煤电磷一体化,电矿冶一体化,电化一体化、煤焦化一体化,农工贸一体化”产业格局及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与效益相统一,有效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增长方式转变。三是制定了加快推进宣威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发展规划和与之相配套的政策措施,市财政从2006年开始,每年预算600万元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和100万元县域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实行工业明星企业、名牌产品、工业领跑乡镇、服务企业综合奖和销售新星企业、纳税新星企业、投资新星企业单项奖,并对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进行扶持,鼓励与大企业形成配套关系、链式发展。截止2007年,一区三基地共引进各类项目52个,协议投资118亿元,全部项目建成投产后,年产值将超过200亿元。
    (二)坚持突出特色,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
    为进一步做强做大烤烟、玉米、马铃薯、宣威火腿等优势产业,完善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产业化发展思路,坚持优势产业向适宜区转移,重点项目、扶持资金向重点区域、龙头企业倾斜,推动生猪产业向小区集中,种植业向基地集中。一是实施宣威火腿优质原料基地建设“双百”工程(扶持100个村,每村100户,户均出栏肥猪20头以上;扶持100个村,每村100户,户均出栏肥猪50头以上),引导农户发展规模养殖,加快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业发展,做强宣威火腿产业。2007年建成生猪养殖小区80个,肥猪出栏200.61万头,肉类总产24.36万吨,畜牧业总产值17.92亿元。 二是以基地建设为重点,建成马铃薯基地97.88万亩、优质玉米基地80.78万亩、国际优质烟生产基地26.25万亩,启动以核桃为主的100万亩经济林果基地建设。2007年,实现农业现价产值37.71亿元,比上年增21.79亿元,年均增长9.78%。三是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构建“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引进江苏雨润集团,建设年屠宰生猪300万头及加工火腿3万吨项目,推进食品工业快速发展。扶持和培育固定资产1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16个(其中:年销售收入3000万元以上的2个,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5个,省级龙头企业4个)。建成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80余个,发展农产品营销大户137户。四是加大推科技力度。大力推广生猪“八改”、“五统一”和“三配套”新法饲养技术,优化品种品质,缩短饲养周期,提高经济效益。推广马铃薯双垄高墒“六改”配套技术和玉米集成配套技术,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创新旱地作物灌桩技术,发展节水农业。五是建协会。市成立农副产品营销协会,乡、村普遍建立种植、养殖专业协会。各类专业协会对提高农产品的产、加、销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
    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发挥城镇化建设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载体作用,完成了58平方公里的城市总规修编,启动城市详规编制工作。2002年以来,城市面积每年以2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城镇化率每年以2个百分点的速度提升,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供排水、道路交通、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城市管理机制初步建立,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不断推进,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为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全市356个村(居)委会,按城区、郊区、集镇区、一般山区、贫困山区五个类型,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是突出重点,每年扶持35个左右村(居)委会,用10年左右时间,全面完成新农村建设任务。对年度确定的重点扶持村,每村曲靖市财政补助30万元,宣威市补助20万元,乡(镇)不少于5万元,以发展农业产业、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为重点,扎扎实实地推进新农村建设。二是实施“四二一三”工程。即种植业建设四个100万(优质马铃薯、优质玉米、以核桃为主的经济林果、高稳产农田各100万亩);养殖业发展两个300万(繁育仔猪、出栏肥猪各300万头);饲养家禽1000万只;转移农村劳力30万人。三是启动“千村扶贫、百村整体推进”工程。分两批对56个贫困村686个贫困自然村实施“整村推进”扶贫,重点解决350个自然村、2.31万户8.86万人口的贫困问题。
    四、主要创新性工作
    (一)以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确立了“农业抓产业,产业抓龙头,龙头带动农户”的工作思路,以市场为导向,资源为依托,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为目标,从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流通等三个关键环节入手,立足生猪、马铃薯、烤烟、玉米等特色优势产业,建基地、强服务、活流通,促其发展壮大。2004年以来先后出台了《关于宣威火腿优质原料基地建设“双百”工程的实施意见》、《关于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10个农业产业发展配套文件,组建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下设产业建设工作组,实行一个产业、一套工作班子、一笔专项金费、一套实施方案、一套扶持政策。构筑农产品运销绿色通道,建设各类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依托乡(镇)以农技服务推广中心建立购销网点。实现了从第一车间(基地)——加工营销(龙头企业)——产品销售(市场)的一体化发展。
    (二)以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新型工业化。坚持“水火电并举,资源就地转化”的原则,加快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磷电一体化、电化一体化、水电开发及配套产业项目建设。推动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协作配套,引导工业向基地集中,产品向精、细、特方向发展,资源配置向优势企业倾斜。招商引资、技改扶持围绕资源综合利用、循环发展选择项目、企业。引进江苏澄星集团建设“磷电一体化”项目,分期建设年产40万吨磷矿、70万吨煤矿、6万吨黄磷、120万吨矿渣水泥、10万吨精细磷酸盐、15万千瓦煤矸石与黄磷尾气综合利用发电厂、60万吨焦化厂等,该项目被列为国家发改委循环经济示范项目。引进了云南云维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地方电力投资有限公司、云南盐化股份有限公司等大企业(集团),成立云南四方化工有限公司,建设60万千瓦煤矸石自备电厂、年产120万吨电石、5万吨1~4丁二醇、20万吨烧碱、25万吨PVC、200万吨矿渣水泥及相关化工产品,实行“电化一体化”循环发展。围绕发电厂的粉煤灰综合利用,支持宣威宇恒水泥有限公司建设120万吨水泥生产线,发展建材业等。
    (三)以强化服务为着力点,建立发展的长效机制。一是坚持以市委联席会的方式对重大决策统一协商,中心工作统一安排,工作推进统一步调。二是实行市级四班子领导挂钩联系重点建设项目和重点非公企业制度。三是对市直单位、部门进行千人评议,工作成绩突出的给予重奖,不合格的取消各种奖励,连续两年不合格的调整领导班子。对各乡(镇、街道)进行千分制综合考核,把经济、社会以及党建等各项任务进行指标分解和量化,以项定分、以绩计分、以分定奖,落实奖惩。对村干部年终考核优秀的奖2500元,称职的奖2000元,村几大员考核称职的奖500元,适当提高这层干部的待遇,加强对这层干部的教育管理。四是强化服务,营造良好的发展软环境。简化办事程序,实行一个窗口对外和“一站式”服务,推行服务承诺和主办单位首问责任制;推行审批制、核准制、备案制、代建制,做到审批的依据、内容、程序、申报资料和办结时限“五公开”。对外来投资企业和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开辟绿色通道,从项目的申报到审批,均安排专人、专项进行全程服务。
    (四)以关注民生为切入点,实行与财力增长相协调的扶贫、产业建设、三农工作投入新机制。从2004年开始市财政多方筹资500万元专项投入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业、马铃薯产业、蔬菜产业的产业化发展。2005年对7个贫困乡每乡预算100万元,专项用于贫困乡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一次下达到乡,项目实行核准制,由财政、发改、扶贫审核后实施。自2006年开始,在建立600万元工业发展资金、100万元县域经济发展专项资金,970万元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的基础上,实行新增财力的70%,预算投入“三农”工作,形成了扶贫开发、产业扶持、新农村建设、义务教育、政策性资金配套、新兴产业培植的动态增长投入机制,实现了县域经济发展与增加投入的良性互动。
    五、今后宣威市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
    今后五年宣威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奋斗目标是:以软环境建设为着力点,强化“三化一投”工作力度,力争到2012年市内生产总值在2007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到2020年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400亿元左右,人均GDP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市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万元GDP能耗年均下降5%。经济综合实力争取进入全省十强,在西部百强县中的位次前移。
    (一)加强“三农”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快100万亩优质马铃薯基地、1.3万亩优质玉米制种、86万亩优质玉米基地、23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实施好100万亩核桃产业发展规划;加大火腿原料基地“双百”工程和牛、羊养殖小区建设力度,提高规模化、规范化、专业化饲养水平。强化行业监管,规范生产经营秩序,加强宣威火腿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宣威火腿证明商标的管理使用,积极支持雨润集团“年屠宰300万头生猪、年加工3万吨火腿”项目实施,强化服务,着力做大做强宣威的火腿品牌。加大以基本烟(农田)、水利、农村公路、农村电网改造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认真组织实施好56个扶贫攻坚村的千村扶贫、百村整体推进“866”工程和来宾镇的“整镇推进”工程。每村投资600万元,把板桥镇下村、西宁街道靖外村、龙场镇乐树村培育成以现代农业生产和生态文明为特点的“七个好”小康典型示范村。每年重点扶持抓好20个村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力争到2012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5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6%以上。
    (二)坚持工业强市战略,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形成“主导产业突出、骨干企业优势明显、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工业发展格局。实施大企业带动战略,资源配置向优势企业倾斜。加大羊场磷电一体化、凤凰山电化一体化、虹桥食品工业基地的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基地发展环境。引导工业向基地集中,产品向精、细、特方向发展,不断完善基地集聚辐射功能,增强投资承载能力。加快循环经济发展步伐,以建设生态工业基地为目标,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减少废弃物排放为突破口,构建工业生产循环系统、废弃物循环利用系统和工业生产安全网,实现节能降耗控制目标。大力发展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以生物资源开发为依托的食品加工业,探索发展制造业。推进工业经济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创建知名品牌方向发展,着力发展高附加值产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产权制度为核心,加大行业整合力度,推动强强合作,努力培育大企业、大集团,不断提高非公经济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到2012年,确保工业总产值达250亿元,年均增长22%。工业增加值实现86亿元,年均增长17.4%,占市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7年的42.15%提高到46.7%以上,非公经济占市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7年的38.5%提高到52%。。
    (三)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
    按照把宣威城市建设成为“充满经济活力、富有文化特色、建设宜居环境”的总目标和总要求,到2020年建成50平方公里、50万人口的文明、健康、快乐城市”的定位,重视城市规划,加快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强化和创新城市管理,提高城市经营水平。实施“文明、健康、快乐城市建设创建工程、城乡清洁工程、城乡居民素质工程和文明示范工程”。用3至5年时间打造以“一湖、两河、三山、四园、五街、六中心”为骨架的城市精品工程。把宣威建设成为文明、健康、快乐,充满经济活力、富有文化特色、人居环境优美的城市。到2012年,城镇化率达40.5%,城市建成区面积达3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30万人。
    (四)坚持项目带动,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合理增长。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优化投资结构,加大农业、林业、水利、生态环境和能源、交通、通信、社会事业等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大力支持有利于促进资源节约和循环经济发展的项目建设,加强政策和资金支持,引导企业扩大投资规模,强化技术更新改造,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鼓励、支持、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投资领域。继续落实重点项目领导挂钩责任制和项目管理责任制,加强对项目的督促指导、协调服务和跟踪落实力度,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全力支持中央、省和曲靖市在宣重大项目建设,妥善解决项目建设的相关问题,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强化对项目前期工作的领导,增加项目前期工作投入,建立健全项目储备责任制和激励机制,储备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市场前景好、带动力强的产业项目。结合“十一五”规划和专业规划,加强产业研究,做好项目的筛选、论证和评估工作,加大主导产业的规划、论证、包装、推介、建设工作力度,建立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动态项目库。坚持“项目带动战略”,以大项目带动大投入,以大投入促进大发展,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确保固定资产增幅年均不低于20%。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主办单位:中国城乡统筹科学发展办公室 中国城镇建设发展中心 承办单位: 北京大点一景企业管理中心 北京大点宏景投资中心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中国城乡统筹科学发展工程办公室
地址:北京海淀区三里河路11号建设部大院 电话:010-57811343 邮箱:zgfdczg@126.com
Copyright © 2011 by cntown.org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62065号
您是第 3181186 位浏览者 网站管理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