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长沙 武汉 成都 西宁 长春 沈阳 广州 深圳 福州 杭州 南昌 南京 西安 海口 合肥 哈尔滨 呼和浩特
石家庄 包头 大连 太原 昆明 青岛 拉萨 银川 郑州 贵阳 郴州 济南 兰州 香港 台湾 澳门 日喀则 南宁 怀化 喀什 唐山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专题研究 >



科学发展观视域下小城镇建设模式探讨

科学发展观视域下小城镇建设模式探讨

  

我国城镇建设的多种发展模式体现了城镇建设的差异性,如果深入研究这些特殊模式的划分标准会看到,在多样化模式外观的背后,却隐含着单一的城镇建设理念或片面发展观的支撑。
  一、以往城镇建设模式的多元化外观与单一性实质

  我国城镇,可按不同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的模式。如苏南模式、温州模式、广东模式是以资金筹集和企业经营的不同方式等标准来划分的;又如,根据主导产业不同,将我国城镇建设划分为五种类型:工业主导型城镇、特色农业主导型城镇、商贸主导型城镇、交通主导型城镇、旅游主导型城镇;再如,原有建制乡镇发展型城镇(依托原有乡镇建制,就地兴办乡镇工业,带动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以第二产业的发展促进金融、商业、交通的发展)和新兴城镇(由于经济地理位置优越而形成商品集散地,以第一产业带动城镇的发展)的划分方式,等等。可见,以往我国城镇建设的划分都预设一个前提:把经济增长等同于城镇发展本身。实质是把经济发展的不同类型,当作城镇发展的不同模式。这是旧的发展观形成的习惯性成见;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理论领域和实践领域都不自觉地遵循的思维逻辑。在片面的经济发展观的支配下,我国的城镇建设存在着只重视物质文明,而轻视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等不良倾向。

  二、当前城镇建设三类典型模式的缺欠

  在我国当前城镇建设的实践中,突破旧有模式的意识增强了,在指导性的理论研究中,人们则提出与城镇建设传统模式具有不同划分标准的新模式。这些新模式的提出,一方面是对建设实际的提炼,另一方面是对城镇建设的理论引导。人们正在努力突破单一的经济取向,而以社会全面进步作为目标,概括来说,当前学术界对我国城镇建设模式的新划分主要有经济型城镇、文化型城镇和生态型城镇三种类型。

  经济型城镇是当前城镇建设的主导模式,该模式认为,城镇发展的目的在于构筑农村的市场经济载体,但经济型模式依然坚持较为单一的经济取向,这一特征带来许多问题,如群众精神生活的匮乏,非物质福利享受的缺失,环境污染,资源过度开采,等等。这一模式直接来源于把经济增长等同于社会发展的老式发展观,它具有很大的辐射效应——即把追求经济数字的提高作为根本目标的观念,会辐射到其它的建设模式中去。文化型城镇,指具备一定历史文化资源的城镇。固有资源是该模式形成的天然基础,而城镇建设的文化诉求,是文化型模式的社会思潮基础。文化型城镇的确立,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以往物化发展模式的反拨,但由于受经济型发展观的辐射影响,文化的发展往往变成经济增长的手段、工具。当前的文化型城镇,把目光聚焦在具体的物质外壳上,而缺乏对城镇居民的心理慰藉。随着社会范围内环保意识的增强,生态型城镇发展模式应运而生,该模式的侧重点在于强调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而且,生态型城镇的实际建设,往往都是在污染尚不严重、拥有原始森林的部分地区,只能起示范作用,不能广泛应用。

  三、用科学发展观更新城镇建设模式的理念支撑

  坚持科学发展观,是提升城镇建设水平的基本前提。科学发展观视域的未来城镇,应是城乡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城镇,应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有利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城镇,比照这一目标,目前我国的城镇建设模式,应当进行重大调整。在理论研究上,尤其要求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发挥先导和示范作用,第一,坚持以具体的人,而不是抽象的人或物为发展目的是更新城镇建设模式的出发点、落脚点。在城镇建设中,我们应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第二,城镇建设要坚持全面的发展观。在编制总体规划时,要体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多方面的统一,防止单一化。第三,城镇建设要坚持协调的发展观。应把城镇建设同实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结合起来;同深化农村改革,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结合起来;同农村工业化进程结合起来。第四,城镇建设要坚持可持续的发展观。应立足长远,不能涸泽而渔、焚林而猎,要充分考虑代际间的公平,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重视资源利用率的提高。第五,以建立和谐城镇作为战略目标。和谐社会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理论的重大进展,在城镇建设中,我们必须努力贯彻这一思想。逐步缩小人们经济、政治和社会地位的差别,保证群众共同享受城镇化发展的成果,促进城镇各阶层的和谐共处,营造团结、友好的社会氛围。

  四、科学发展观统领下城镇建设模式重建

  经济型城镇模式应向以不断扬弃物化为总特征的新经济型城镇模式跃迁,没有经济增长,城镇发展就会失去物质基础;没有城镇发展,农村经济也不会得到长足进步。这种互动关系,决定抓城镇的前提是要抓好经济建设,但当人们把经济增长夸大为城镇建设的全部,就充分暴露出片面发展原则的弊端,形成普遍的物化现象。因此,未来的经济型城镇,在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要自觉扬弃牺牲其他方面(政治、文化、生态等)利益的做法,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文化型城镇模式应向以主体的自觉为总特征的新文化型城镇模式跃迁,我国作为正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大国,民族文化的弘扬和建设极为重要。我国的城镇建设,尤其是拥有特定自然、人文资源的城镇建设,必须摆脱那种单向度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认识,要确立文化建设的独立性价值,保持和加深文化意蕴。要把文化型城镇建设成名副其实的旅游目标和休闲驿站;要加强对城镇居民心灵生活的充实、提升,把外在的文化形态与内在的精神追求统一起来。生态型城镇模式应向以否定性的天人合一为总特征的新生态型城镇模式跃迁。面对资源枯竭与环境恶化,生态型城镇重点考虑可持续发展问题、代际公平问题,它是保障城镇沿着绿色方向发展的伦理规范和建设原则。科学发展观视域的生态型城镇,应在建设的思想水平上努力提升。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与自然的统一,是以人的目的性要求为前提、变革自然的否定性的统一;同时,人的目的性要求又时刻坚持外部自然规律的优先性原则,人们总是在客观规律的可能性框架中改造自然。这是一种深刻的辩证智慧,既不同于理性至上的旧发展观,又不同于西方矫枉过正的反人类中心主义。科学发展观统摄下的新生态型城镇建设,应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真正和谐。

 

 

主办单位:中国城乡统筹科学发展办公室 中国城镇建设发展中心 承办单位: 北京大点一景企业管理中心 北京大点宏景投资中心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中国城乡统筹科学发展工程办公室
地址:北京海淀区三里河路11号建设部大院 电话:010-57811343 邮箱:zgfdczg@126.com
Copyright © 2011 by cntown.org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62065号
您是第 3181186 位浏览者 网站管理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