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长沙 武汉 成都 西宁 长春 沈阳 广州 深圳 福州 杭州 南昌 南京 西安 海口 合肥 哈尔滨 呼和浩特
石家庄 包头 大连 太原 昆明 青岛 拉萨 银川 郑州 贵阳 郴州 济南 兰州 香港 台湾 澳门 日喀则 南宁 怀化 喀什 唐山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人才服务 >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作者: 刘毅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因此,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切实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充分利用和依靠农村文化、科技等力量,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对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进步,确保农村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时期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对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的重要性

  ()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养,引领农村社会新风尚的有力途径。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养,是农村四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农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前提。要提高农民的道德素质,弘扬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树立家庭和睦、孝敬老人、崇尚科学、移风易俗等良好风尚,不断对农民进行道德纪律的教育,就必须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一是能使农民增强政治觉悟,提高思想素质。二是能引导农民崇尚科学,移风易俗,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在农村形成文明和谐、积极进取的社会风尚,增强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繁荣农村经济的内在要求。农村的经济繁荣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物质保障。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农业科技向农业和农村的转化,决定着农民对新技术、新成果、新产品的接受程度,在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关键的受体作用。农村文化建设的本质是培养新型农民的实践活动,它通过向农民宣传和传播科技文化知识,提高他们的文化科技素质和技能,充分调动农民参与生产和掌握生产技术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他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引导他们科学调整生产结构,推进专业化、产业化、标准化生产,促进科学成果快速转化机制,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和国际竞争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提高农民民主法制素质,确保农村稳定和谐的关键举措。提高农民民主法制素质,确保农村和谐稳定是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职能之普法维权教育,可在农村营造出人人学法、人人懂法、人人守法、人人用法的良好坏氛围。增强农民依法维护权益的能力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提高农民群众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水平。增加农民维护合法权益的法律途径和法律知识。创造了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进而调动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提高农民身体健康素质,丰富农村文体活动的重要抓手。农民健康素质是农村生产力发展,是农民的智力、体力和创新发展能力的基础,是培育新型农民、建设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组织并引导农民积极参加丰富多彩文体活动,能使其消除机体疲劳,享受健康快乐,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人体的适应能力,同时对调节情绪,缓解压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是提高农民身体健康素质需求、丰富农村文体活动的需要;是进一步发挥文化的综合功能和社会效应,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二、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文化建设既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检验农民小康生活的一项重要标准。当前,农村文化建设面临着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必须给予重视。

  ()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的滞后。近年来在中央和各级财政的支持下,农村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有了较大进展。但在一些财政紧张的欠发达地区,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严重滞后。一是因受财力所限,农村文化设施的建设投入得不到根本保证。我国文化建设投资总量本来十分小的情况下,分布于城乡之间的投入极不平衡,城乡投入之比基本在8 :3,城市文化投入是乡村文化投入的2倍多,使得城乡文化差距越来越大。二是现有的农村文化设施面积严重不足,设备过于老化,难以开展正常的文化活动,无法吸引群众的积极参与。当前,很多村镇虽已建立文化活动室,但大多基本功能已经萎缩,或挪作他用,造成读书看报、科技培训等一些基本活动不能正常开展。部分乡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还没有达到相应标准,有的乡村电视人户普及率也十分低下,还有的乡村成立了文艺团体,但缺少基本乐器,无法演出。

  ()农村文化生活内容的匮乏。内容贫乏、形式单一、范围狭窄,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精神生活需求。不少乡镇虽然在节日期间开展一些文化活动,也只是由文化部门组织剧团、文化馆专职演员下乡表演,或搭土台子请一些民间艺人唱一唱戏,当地群众不能亲自参与进去,也无法体验到文化娱乐的乐趣。平时更多时候,农村文化阵地基本处于撂荒状态,致使一些农民转向赌博,搞封建迷信等一些不健康的活动之中。

  ()农村文化管理体制的局限。农村文化管理的不到位是其文化发展滞后的直接原因。在文化建设中,管理缺位主要表现在用人机制,管理制度、管理方式等方面。当前,农村文化干部队伍素质低,技能低,工作效率低,这都是文化建设中用人机制不健全出现的问题,在现有农村文化管理体制中,中、基层文化干部文化素质偏低,镇乡街道文化专干不专,农村文化服务多头管理,缺乏相应的文化编制。大部分乡镇文化站干部常被任意抽调,协助乡镇政府搞经济工作,组织文化活动和指导农村文化的本职工作却常常因时间精力原因搁浅,严重影响了农村文化活动及文化建设的正常开展。

  三、新形式下加快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

  ()发展农村经济,增加文化投入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农村文化大发展,经济发展要先行。只有经济发展了,农民收入增加了,增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造血功能,才能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有力的财政支持,农民的文化消费需求才能增长,才能驱动农民进行文化消费,使农村的经济与文化得到和谐发展。因此,要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把农村文化建设放在与城市文化建设、农村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加大投入扶持力度。要树立农村文化工作的阵地意识、服务意识,把投入重点逐步向农村转移,进一步抓好农村文化基本阵地、基本队伍、基本内容、基本活动方式的建设和管理。

  ()拓展文化内涵,丰富活动内容是农村文化建设的抓手。一是提供更多更好的农村题材文化产品。引导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深入生活,积极创作农村题材的优秀文艺作品,让农民群众更多地享受优秀精神文化产品。二是选好内容加强宣传。广泛开展以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的形势政策教育,调动农村干部群众建设新农村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重点开展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核心的农村思想道德教育,加强对农民群众经济、科技、卫生、法律等知识的宣传。三是发扬特色,积极开发。加强农村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系统发掘、整理和保护。积极开展特色文化之乡民间艺术之乡等活动。对农村传统文化生态保护较完整并具有特殊价值的村落、街镇或特定区域进行动态整体性保护,逐步建立科学有效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传承机制。实施农村特色文化品牌战略,利用特色文化开展农村文化活动,在保持其喜闻乐见风格的同时,充实其内容,创新其形式,赋予时代性、教育性,使其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载体。实现农村文化的创新,群众最容易接受,也最乐于参与。有效吸引越来越多的农民关注农村文化建设,参与农村文化建设。

  ()改革农村文化建设理念,创新农村文化发展思路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关键。一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培育和拓展农村的文化市场,发展文化产业,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农村文化建设。建立农村县、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经费保障机制。采取政府出一点,向上争一点,企业捐一点,农民掏一点等渠道,多方面筹集资金,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多渠道投入体系。适当运用市场准入、资格认定、价格调节、财政优惠等政策,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在农村图书发行、电影放映、文艺表演、网络服务等领域,积极开拓农村文化市场,提供适合农民口味和农村农业文化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二是树立大文化观念,把新农村文化建设发展与农业科技普及、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有机结合起来,把农民群众的求乐和求知、求富结合起来,形成良性互动机制。三是要把新农村文化建设纳入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总体规划,纳入各级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确保农村文化事业在议程上有位置、内容上有安排、资金上有支持、考核上有指标、措施上有保证。四是加强农村特色文化建设。农村文化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点。为此,发展农村文化必须树立特色意识,走特色道路,建设特色文化。首先,找准本地特色文化。在本区域的历史沉淀中寻找独特的文化资源。不论是历史文化,还是民族民俗,不论是革命斗争,还是经济发展,都可以成为乡村文化建设的资源所在。其次,乡村文化的表现是多方面的,要让乡村文化走出乡村,还得靠品牌文化的宣传与锻造。在找准特色文化的同时必须重点突出地找准品牌的所在,积极培育文化品牌。再次,实现特色与现代的交融。特色文化的价值通过品牌文化来宣传,但是其自身必须有现实的价值,因此,特色文化必须注入现代文化的元素。

  ()理顺管理体制,加大人才培养是农村文化建设的支撑。理顺农村文化管理体系建设是农村文化发展的制度保障。针对当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加强农村文化管理的组织管理、投入机制、队伍结构的建设。一是改革现行乡村文化部门的组织管理。改革由目前的改乡镇管理为乡镇与上级文化部门共同管理,或者全部收归上级文化部门管理。二是积极探索、建立新的用人机制和管理办法,理顺乡镇综合文化站人员管理机制,更好地解决镇乡、街道文化站人员老化、素质不高、队伍不稳等问题。鼓励、倡导城市的农业、科技、文艺、教育工作者到农村基层文化机构任职或挂职,对现有干部职工分类指导,提高专业技能,引进新鲜力量,为乡村文化发展注入活力。四是注重栽培群众文化骨干。农村群文工作迫切需要一批具有一定文化素质的群众文化骨干。各级政府应因势利导,积极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充分发挥民间文化艺人、文化能人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民族民间文化方面的作用,并对其实施个性化培养方案,通过定向培养,进修培训、实践参与等途径加以栽培,使其真正成为农村文化队伍中的中流砥柱。

  主要参考文献

  1、彭真善.我国农村精神文化消费的现状及改进思路[J].湖南大学学报,2008 ,22 (3).

  2、朱小玲.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培育新型农民[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200930(2)

  3、张丽菁.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之对策[J].公共管理. 20095

  4、钱同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提高农民素质的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 ,36 (13)

  5、陈锡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N].人民日报.2005.11. 04(8)

  6、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主办单位:中国城乡统筹科学发展办公室 中国城镇建设发展中心 承办单位: 北京大点一景企业管理中心 北京大点宏景投资中心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中国城乡统筹科学发展工程办公室
地址:北京海淀区三里河路11号建设部大院 电话:010-57811343 邮箱:zgfdczg@126.com
Copyright © 2011 by cntown.org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62065号
您是第 3181186 位浏览者 网站管理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