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长沙 武汉 成都 西宁 长春 沈阳 广州 深圳 福州 杭州 南昌 南京 西安 海口 合肥 哈尔滨 呼和浩特
石家庄 包头 大连 太原 昆明 青岛 拉萨 银川 郑州 贵阳 郴州 济南 兰州 香港 台湾 澳门 日喀则 南宁 怀化 喀什 唐山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城乡统筹 >



以“一化三基”战略推进城乡一体化

如果单纯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城乡之间本质上是一种供求关系,而且城乡之间互为供应方和需求方。

  邓小平的论断,已经指出了工业集群发展、农民向城镇集中、农业集约经营的发展趋势和规律。这与我们现在所说的“城乡一体化”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工业品产能过剩倒逼生产要素回流农村。国家实施“扩内需、保增长”政策,城市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的速度明显加快,这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缩小城乡差距非常有效,带来了城乡互动良机,堪称城乡一体化的最大机遇。

  推进城乡一体化,首先是要发挥新型工业化的带动作用和支撑作用,以新型工业化带动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推进城乡一体化,必定要加强“三个基础”,促进各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优化组合、科学配置。以“一化三基”战略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是题中应有之义、水到渠成之举。

  长沙市这几年城市扩容提质,经济大幅增长,成为中西部最具活力的城市。然而,与城区相比,农村仍是长沙市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薄弱的区域。率先全面实现小康难点在农村,关键也在农村。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陈润儿强调,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快建设新农村,中央有要求,现实有必要,发展有基础,群众有愿望,是事关全局、事关长远、事关根本的战略问题,一定要作为重大发展战略来抓。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没有现成的路子可走,没有固定的模式可搬,长沙作为湖南省会,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方面要大胆实践,勇于担当。

  什么是城乡一体化?笔者理解,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促进城乡居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变化的过程,是城乡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逐步达到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上协调发展的过程。因此,推进城乡一体化,是破解农业、农村、农民工作难题的根本出路,是推动城乡生产要素优化组合、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根本举措,是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共同繁荣的根本途径。

  推进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施策,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的一体化,改变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村居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笔者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更多地运用经济手段,发挥市场作用,推进城乡一体化。省委确定的“一化三基”战略思路,恰恰就是我们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战略路径。

  一、城乡关系相互依存、共生共荣

  城乡一体化包涵“五个一体化”,即:统筹城乡发展空间,实现城乡布局一体化;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实现产业分工一体化;统筹城乡基础建设,实现城乡功能服务一体化;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实现城乡就业、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一体化;统筹城乡两个文明建设,实现城乡社会进步一体化。

  1、城乡之间本质上是一种供求关系

  城乡关系不仅仅是政治关系、社会关系、文化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重要的是一种经济关系。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城乡之间本质上是一种供求关系,而且城乡之间互为供应方和需求方。

  一方面,乡村为城市提供粮食及其他农产品、劳动力、能源及工业原材料等,也为城市供应环境资源,如饮用水源。也就是乡村为供应方,城市为需求方;另一方面,城市为乡村提供工业品、技术、就业岗位等,也就是城市为供应方,乡村为需求方。

  在相当长一段时期,由于城乡之间供求关系不尽合理,工农产品之间出现巨大的“剪刀差”,导致城乡差距不断拉大。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年中,我国城乡关系虽然在不同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特点,但总的来看,“农业支援工业,乡村支持城市”是中国城乡关系的重要历史特征。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工农产品之间的不平等交换已基本改变,但要素的不平等交换依然存在。主要是由于耕地补偿标准低、农村金融缺失、农村劳动力价格低廉等因素,土地、资金和劳动力大量流向城市。

  统筹城乡发展,构建新型工农关系、城乡关系,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用市场化手段配置资源,建立城乡平等互利的供求关系,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与资源利益的合理化分配。

  2、城乡之间互为补充

  我国多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和实践从正反两面已经证明:忽视城乡联系,就“三农”抓“三农”或就城市抓城市,都是行不通的,其结果必然是农村的发展缺乏动力,城市的发展缺乏后劲,整个经济社会发展难以健康持续,是1+1<2;而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使农村和城市在城乡大系统中来实现各自的更好更快发展,互为补充,产生整体优化功能,是1+1>2。

  试以生态环境为例。城市环境和农村环境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不可分割。农村和城市都处在地球生态系统中,当地球生态系统出现问题时,不仅影响城市,也会影响农村。在某些地方,城市的发展污染了农村的河流和土壤;农村又因为土壤被污染,只能为城市提供劣质的农产品。这不仅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且造成了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比如:太湖污染是因农村面源污染造成富营养化,而周边城市却因水污染而导致水质性缺水。虽然一些地方的GDP看似增长了,但其污染治理的成本更高。因此,只有统筹城乡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现城乡生态环境良性互动,才能不断地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由此可见,统筹城乡发展、城乡一体化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缩小城乡差别,而且是为了实现城市和乡村的平衡、协调、和谐共进,使城乡共享现代文明成果。

  3、城乡之间相互促进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发展,我国总体上已经成为工业生产、进出口贸易大国,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条件和能力,具备了从根本上消除形成城乡差别、制约农村繁荣发展的深层次障碍、建立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的条件和能力。

  我们说的“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并不是工业向农业的“施舍”,也不是城市对农村的“奉献”,而是一种相互促进、互为因果的辩证关系。

  工业和农业,工业化、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一方面,工业和城市的发展需要农业和农村提供各种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农业和农村的发展需要工业和城市的支持、辐射和带动,需要在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用工业生产方式逐渐改造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用城市的生活方式改造农村的生活方式,实现农业的工业化和农村的城市化。

  长沙市从2007年开始推行“新农村、新环保、新生活”农村环保3年行动,可谓统筹城乡环保工作的有益探索。针对因化肥、畜禽粪便、生活垃圾等带来的农村面源污染,长沙市选择107个示范村试点,组织1120名大学生环保义工、107位环保专家、123名环保干部进村入户,帮助和指导村民开展环保治理。绝大部分养殖废弃物进行生化处理后,成为有机肥料。经过宣传和指导,村民自身的环保意识大为增强。到2010年,长沙市将建立包括浏阳市、宁乡县标准化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场和104个中心集镇垃圾转运站、垃圾处置站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系统,40%乡镇建立集镇污水处理厂,实现城乡生活垃圾处置的全覆盖。农村环境状况改善之后,将为长沙城市环境质量提供可靠支撑和保障。

  二、城乡一体化的最大制约因素与最大发展机遇

  邓小平同志在1987年、1990年谈农村问题时就说,“大量的农业劳动力转到新兴的城镇和新兴的中小企业,这恐怕是必由之路。总不能老把农民束缚在小块土地上,那样有什么希望?”“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与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邓小平的上述论断,已经指出了工业集群发展、农民向城镇集中、农业集约经营的发展趋势和规律。这与我们现在所说的“城乡一体化”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必须解决两个最实际的问题:人往哪里走?钱从哪里来?也就是城乡一体化所要求的生产要素的双向自由流动。毫无疑问,要有相当一部分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一部分人留在农村进行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村经济。

  1、生产要素单向性流动是城乡一体化最大制约因素

  城乡二元结构无疑是城乡差距的根源。如果仅从经济的角度分析,长期以来生产要素由农村向城市的单向性流动,是制约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最大瓶颈制约。特别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大批乡村企业在市场中被挤出和农业比较效益下降,农村年轻劳动力、人才、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不断快速流出,迅速向城市集聚,累积了巨大的负面效应:一方面,是农业发展后劲不足、农村发展资金缺乏;另一方面,工业产能过快增长,工业品价格战此起彼伏。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由于出口下滑,工业产能过剩的矛盾愈显突出。

  试以资金要素为例。金融资金对农村的支持不断弱化。据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的研究资料,1997年至2002年,农村由农村信用社净流出的资金为21949亿元;邮政储蓄只存不贷,资金全部上存中国人民银行;此外,国有商业银行通过资金上存,也是农村资金流向城市的一条渠道。据专家估计,农村金融市场每年约4万亿左右的资金流入城市。据统计,中国农业银行全部贷款只有10%投向了农村,而在20 世纪80 年代中期以前,这个比例是98%。我国银行商业化战略秉持的“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经营原则,与农业生产“高风险性、分散性、波动性”的现状相悖,使得我国农村一直未能形成足以有效保证农业发展需要的金融服务体系。中国农业银行在向国有商业银行转轨的过程中,不断调整经营战略和市场定位,竞争的视角也从农村转向城市,从农业转向工商业,信贷资金已“非农化”,在农村金融中的主导地位大为弱化。由于农业项目规模普遍较小,农业利用外资水平也十分有限。调查显示,我国农业吸收外商投资项目数占外商投资项目总数的比重不足3%,投资额不足2%,并且绝大多数是50 万美元以下的小项目,大大低于外商投资项目的平均规模。

  2、要素市场流动性不足是城乡一体化最大障碍

  笔者认为,要素市场流动性不足是城乡一体化的最大障碍。

  城乡物质基础的差距造成了经济发展的差距,进而影响了生产要素的双向流动。尽管国家在农村电网改造、农田水利建设等方面增加了投入,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所有大型电力、交通、通讯以及信息等基础设施无不紧紧围绕城市中心而展开,城乡之间基础设施的差距依然很大。如果过去农村为企业发展所能提供的环境和条件与城市相差不大的话,那么今天城市在基础设施齐全、资金密集、信息畅通、市场活跃、环境优美等方面的优势已经将农村远远抛在后面。企业为了追求效益,普遍选择在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城市及其辐射地区上马新项目。

  与此同时,分割的城乡体制,阻碍了各种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自由流动,制约了市场主体的公平交易,导致市场发育不完善,要素产权主体在不健全的市场交易中形成了新型的要素流动与价值实现过程中的“剪刀差”,致使要素主体利益受损。

  统筹城乡生产要素资源配置,促进城乡要素市场一体化,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关键。城乡生产要素资源的顺畅流动、优化组合、高效利用,除通过政府体制性、政策性改革外,还应通过要素市场体系等的建设,最终实现城乡要素市场一体化。

  3、“扩内需、保增长”政策是城乡一体化最大机遇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国家及时采取“扩内需、保增长”政策,城市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的速度明显加快,这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缩小城乡差距非常有效,带来了城乡互动良机,堪称城乡一体化的最大机遇。

  工业品产能过剩倒逼生产要素回流农村。比如:人力资源的回流,即沿海出口企业不景气,导致大量农民工返乡创业,并带回了技术等生产要素;资金要素的回流,即工业品产能过剩倒逼那些原本属于农村的民间资金回流农村。

  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在于扩大农村消费。国家正在采取“家电下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激活农村市场,有效扩大内需,从而给城市工业和农村经济带来稳步增长和持续发展的机遇。

  随着我国工业化的推进,城市化水平将会逐步提高,这就为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目前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为42.3%,不仅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与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发展中国家相比,也存在明显的差距。城市化水平的滞后未能充分地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是造成我国城乡差距、农村落后的重要原因。

  这既是发展的差距,也是发展的潜力所在。据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介绍,国家将采取政策加快城市化进程,为农民工就业将带来新机遇。1998年至2007年,我国城市化率平均每年提高1.4个百分点,10年增加2亿城市人口。但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国城市化率仅提高0.8个百分点,今年也可能不会提高多少。他透露,国家正在研究政策,争取明年城市化率提高1.4个百分点以上,这将带动2000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同时,国家对农村发展支持力度加大。特别是通过贯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针,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双向流动,改变生产要素从农村向城市的单向流动局面。

  三、以“一化三基”战略推进城乡一体化

  我省“一化三基”战略,是富民强省的科学谋划,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是对经济规律的成熟把握,开辟了湖南科学发展的成功之路。

  “一化三基”战略在工作思路上是一个调整,就是要跳出“就工业抓工业”、“就城市抓城市”、“就农业抓农业”的思维定势,将三者统一起来,统筹兼顾,协调推进。

  推进城乡一体化,首先是要发挥新型工业化的带动作用和支撑作用,以新型工业化带动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

  推进城乡一体化,必定要加强“三个基础”,促进各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优化组合、科学配置。

  因此,以“一化三基”战略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是题中应有之义、水到渠成之举。

  1、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为城乡一体化提供根本动力

  新型工业化作为富民强省的第一推动力,作为推进“一化三基”的核心,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根本动力。

  工业不发展起来,没有现代装备和科技来武装农业,农业会永远处于传统农业阶段;工业化不发展到一定程度,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就是一句空话;没有工业的发展,服务业也发展不起来。近几年,在“一化三基”战略推动下,长沙市新型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新型城市化蓬勃发展,城市对乡村的带动能力明显提高。

  首先,要把农民培养成新型工业化的主力军,让农民分享新型工业化的“红利”。目前,不少工业园区占用大量的农村土地,但并没有相应地把失地农民改造成现代工人。应该通过加强教育培训投入力度及相关的制度安排,让农民成为新型工业化的参与者、建设者、受益者,而不是园区建设的旁观者、土地征用后的失业者、工业发展之后的被救济者。

  其次,抓好现有乡镇工业的升级改造,提升乡镇工业的科技含量、品牌效应与规模效益,用先进的工艺、先进的设施、先进的管理,淘汰资源污染大、生态破坏大的落后的乡镇工业。城乡一体化,在经济上首先应表现为城乡工业的一体化发展。尽管在产业布局等方面会有区别,但在政策配套等方面应该一体对待,而不应有城市的工业化和乡村的工业化的区别。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城乡工业一体化发展并非均衡发展,仍然要坚持工业集群发展策略。

  再者,抓好具有比较优势的大宗农产品加工业。要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培育具有比较优势的大宗农产品加工业,让农产品加工业成为新型工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搭建各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平台

  城乡发展的差距在基础设施方面尤为明显。要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必须在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统一考虑、统一布局、统一推进。

  要把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着眼强化城乡设施衔接、互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的力度。可以先从小城镇、工业园区、农产品集聚区、旅游观光区试点,成功之后再行推广。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特别要增加对水、电、路、通信和垃圾处理设施等方面的投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质量和服务功能,并与城市有关设施统筹考虑,实现城乡共建、城乡联网、城乡共享。

  同时,要完善农村教育医疗、商业购物等便利居民生活的基础设施。

  只有这些基础设施实现城乡对接,生产要素才有可能实现双向流动。

  3、加强基础产业,夯实各种生产要素优化组合的载体

  城乡一体化,很大程度上是城乡产业一体化。

  加强基础产业,发挥城乡产业一体化的互帮互助的“合作”效应,发挥城乡产业一体化合理布局的“结构”效应,发挥城乡产业一体化的整体团队的“规模”效应,夯实各种生产要素优化组合的载体。

  加强基础产业,首先要搞好产业布局规划,科学确定区域农业发展重点,引导加工、流通、储运设施建设向优势产区集中。二是要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技创新为手段、质量效益为目标,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必须发展与农业联系紧密的农产品加工业、畜牧养殖业、运输保鲜储藏业以及为农业和农村发展服务的第三产业,承接城市工业的转移,形成各具特色的“块状经济”。三是要发展农村服务业和以农村资源为依托的旅游业,实现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公司化运行。四是要放宽农村金融准入政策,建立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资本充足、功能健全、服务完善、运行安全的农村金融体系,引导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

  4、加强基础工作,建立各种生产要素科学配置的机制

  推进城乡一体化,有很多基础工作需要加强。比如,要尽快在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公共服务一体化等方面取得突破,建立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科学配置的机制。

  建立城乡统一的资源要素市场,构建城乡无差别的市场机制。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让农村土地、水、林业、矿产、旅游地等各种资源变资产,变成集约化资本,实现规模化经营,达到集团化效果。比如,对依法取得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必须通过统一有形的土地市场、以公开规范的方式转让土地使用权,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与国有土地享有平等权益。有专家测算过,农用地转为非农用地的这部分资本化的土地资源如果分配和使用得当,完全可以支付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所需的运作成本,从而使农民能真正享有其土地增值收益中应有的份额,合法、合理地分享城市化的“红利”。

  建立城乡一体的劳动力要素市场,让农民成为市民,让农民工成为产业工人。加强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建成合理的失业、医疗、保险机制,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既可为农业现代化提供高素质的农民,也可为工业化、城市化提供高素质的劳动者。

  构建城乡一体的经济规划。发挥规划的先导作用,引导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走集约、集群发展道路,以工业化作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本推动力量,带动城镇和二、三产业发展,创造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条件;引导农民向城镇集中,聚集人气和创造商机,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城市的人才、资金向二、三产业转移,为土地规模经营创造条件;引导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进一步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建成城乡一体的市场营销体系,让农村各类资源走上市场,让城市人才、资金、技术走进农村。必须通过精心策划、包装、推介,建立城乡流通交换体系。农村缺乏这类人才、资金,使优质与优势资源“养在深山人未识”,因此,政府组织招商引资、广告推介、媒体宣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主办单位:中国城乡统筹科学发展办公室 中国城镇建设发展中心 承办单位: 北京大点一景企业管理中心 北京大点宏景投资中心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中国城乡统筹科学发展工程办公室
地址:北京海淀区三里河路11号建设部大院 电话:010-57811343 邮箱:zgfdczg@126.com
Copyright © 2011 by cntown.org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62065号
您是第 3181186 位浏览者 网站管理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