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长沙 武汉 成都 西宁 长春 沈阳 广州 深圳 福州 杭州 南昌 南京 西安 海口 合肥 哈尔滨 呼和浩特
石家庄 包头 大连 太原 昆明 青岛 拉萨 银川 郑州 贵阳 郴州 济南 兰州 香港 台湾 澳门 日喀则 南宁 怀化 喀什 唐山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魅力城镇 >



浙江:强龙兴农

   

    2006年浙江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335元,实际增长9.3%,仅次于上海(9213元)、北京(8620)和天津(7936),是全国平均水平(3587元)的两倍多。在经济发达的较高起点上,浙江选择一条怎样的新农村建设道路
  扶持农业龙头企业
  去年初,浙江省诸暨市认定了31家农业规模企业和25家农业“苗子”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并积极鼓励以各种方式创办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到2006年底,该市农业龙头企业已达269家,联结基地127.33万亩,带动农户37.91万户。
  “像诸暨这样,以点带面、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乡村组织和农户的做法,有效地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在接受《中国投资》采访时,浙江省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主任王良仟指出,浙江在发展高效生态农业过程中,大力实施强龙兴农工程,把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培育发展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作为重要内容来抓。
  “实施强龙兴农工程,就是以推进农户生产经营的专业化、企业化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为重点,着力培育百万农业专业大户和1万家产业化经营组织,建成一批区域化布局的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切实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全面提高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水平”,王良仟说。
  在“十一五”期间,浙江将集中力量扶持一批规模大、带动面广、竞争力强、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的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民组织化程度,构建产加销一体化、贸工农一条龙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2006年4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定》。在这个《决定》中,“强龙兴农”工程已成为浙江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主要抓手。
  “强龙兴农”工程的实施,大大加快了浙江农业企业发展和农业“走出去”的步伐。如诸暨市农业外拓基地面积达66.36万亩,农业自营出口达1.28亿美元。
  由于浙江企业在发展现代农业方面积累了成功经验,越来越多的省外地方政府和企业慕名前来浙江取经。浙江省涉农企业实现了到省内、国外两条腿“走出去”发展。
  发展特色优势农业
  浙江现代农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现实基础和有利的宏观环境,但也与全国一样面临着农业增长方式亟待转变与农业生产经营的兼业化、农业服务社会化和农业经营规模细小化的状况一时难以改变的矛盾。
  “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是浙江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和农业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必然选择”,王良仟说。他认为,和全国其它省份一样,浙江省农业人口多,耕地资源少,水资源紧缺,发展现代农业不能照搬、照套一些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老路,而应走出一条具有经济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技术密集、凸显人力资源优势(2622.611,48.47,1.88%)的新型农业现代化路子。
  为此,浙江先后出台并实施了《浙江省高效生态农业发展规划》、《浙江省“十一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和《浙江省区域农产品发展规划》等,全面落实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各项政策举措。
  在2007年省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浙江农业发展情况的分析报告中有这样一组数据:
  2006年农业产业化基地面积1828万亩,蔬菜、茶叶等10大农业主导产业产值占全省农业总产值的80%以上,农副产品出口额60.2亿美元;
  累计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村(点)2084个,经营农户总数14678户,营业收入达到24.6亿元;仅去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就接待旅客340.35万人次,营业收入达到5.06亿元;
  新增省级无公害农产品(10.99,0.05,0.46%)产地627个、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525个、绿色食品320个,农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
  目前,浙江蔬菜、茶叶、果品、畜牧、水产养殖、竹木、花卉苗木、蚕桑、食用菌、中药材等10大产业已经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生产条件,较高的产品附加值,较明显的竞争优势和较强的发展潜力。
  以茶产业为例。为推进茶叶种植规模化发展,浙江临海市政府提出了建万亩茶叶基地的构想。市政府选择河头镇岭景、河溪、宜塘3地,总投入资金3025万元,计划用5年时间分期完成茶叶种植基地建设,建成后每年总产值可达8000万元。上述3地绝大部分为缓坡和抛荒山地,土地相对集中且成片,通过基地建设,壮大村、场集体经济,实现农民就近就地就业,进而提高农民收入。此外,万亩茶叶基地建设可恢复大量荒山和抛荒田地的植被,提高森林覆盖率,保持水土,其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都十分显著,可谓一举三得。
  王良仟说,进一步发展农业10大主导产业,大力培育特色产业强县强镇,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发展休闲农业和农家乐旅游业,带动特色农业的发展。
  多渠道融资
  王良仟认为,加大财政和金融的支持力度,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引导社会各界参与新农村建设,这是解决新农村建设资金不足问题的有效途径。
  2006年,浙江省财政“三农”投入达373.5亿元,比上年增长19.9%。结合农业主导产业,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扶持了200家与农民建立稳定产销协作关系、特别是实行“订单”和“二次返利”、带动力强的省级骨干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产品批发市场。
  在加大政府对“三农”投入力度的同时,浙江省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把金融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作用放到重要位置。2006年末,通过各类各级金融机构的努力,浙江全省农业贷款余额达1008亿元,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达10995亿元。
  2006年3月25日,作为全国农村新型合作试点——瑞安农村合作协会正式成立。作为全国首家农村合作协会,瑞安农协为农民提供生产、科技、营销、金融等多方位的全面服务,有效地解决了农户生产资金不足的问题。据瑞安“三位一体”试点的实践,瑞安市农村合作银行2006年农业贷款达36亿元,占总贷款的82%。
  在瑞安试点的基础上,浙江进而在省内17个县推广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基础、供销合作社为依托、信用合作社为支撑的“三位一体”的服务联合平台建设,扩大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切实增加农业的信贷供给。
  去年初,苍南县信用联社按照“政府规划、村委组织、农户联保、信用社贷款”的原则,推出了以农户联保方式发放的、定期偿还本金和利息的“新家园”农民住房个人贷款,开创了农民住房建设按揭贷款的先例。目前,在苍南县已发放贷款438.8万元。
  针对贫困农民因缺乏生产性周转金、贷款困难的问题,浙江省扶贫办还在苍南、泰顺等地开展了针对低收入人口的扶贫小额信贷试点。由财政设立扶贫小额贷款授信基金,农村信用社根据授信基金总量,筹集相当于授信基金总量10倍的资金用作信贷。以苍南县为例,投入50万元资金作为授信基金,县信用合作联社共贷出500万元,帮助5个欠发达乡镇5个行政村631户农民发展茶叶、蘑菇、草莓、马蹄笋、席草等各类种养殖生产性项目,有效解决农民贷款难。
  2006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嘉兴市中心支行全面启动了“兴农贷款”工程的试点工作,这项工程将对原有贷款方式进行创新,并提高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额度,增加贷款操作的透明度。“兴农贷款”工程将选择经济基础与信用环境较好的村开展试点,主要对象为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工商运输业的农户、农业龙头企业、“公司+农户”的农业经济组织和农业专业合作社。
  为解决农村新社区建设中启动资金短缺的问题,平湖市探索开展了农村宅基地置换项目申请信贷工作,建立“市建平台、总体承诺、项目打捆、具体核算、统借统还”的合作模式,通过宅基地置换获得的复垦建设用地指标费予以偿还。
  2007年3月8日,平湖市又一家农民土地股份合作社——大利土地股份合作社宣告成立。这已经是平湖成立的第二家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为要素组建的信用社。成立之始,大利土地股份合作社已有420户农户自愿入股,集中土地939.4亩。
  到去年底,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达3856家,入社社员31.24万人,带动农户237.72万户。
  “中央已经明确了各类金融机构在现代农业发展、新农村建设中的定位,支持金融机构将更多的贷款比例投向农业农村。今年我省将开展‘金融保险服务送农村’活动,增加农村金融供给,改善金融保险服务,不断加大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力度”,王良仟对此充满了信心。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主办单位:中国城乡统筹科学发展办公室 中国城镇建设发展中心 承办单位: 北京大点一景企业管理中心 北京大点宏景投资中心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中国城乡统筹科学发展工程办公室
地址:北京海淀区三里河路11号建设部大院 电话:010-57811343 邮箱:zgfdczg@126.com
Copyright © 2011 by cntown.org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62065号
您是第 3181186 位浏览者 网站管理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